上市医院・股票代码:300015

搜索

我国眼科行业50年进展

时间:2012-05-10 来源: 爱尔眼科

  20世纪,尤其是近50年,眼科学作为现代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随着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和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眼科学术机构不断健全壮大;各种专业期刊先后涌现,内容日益丰富;多种形式的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专题研讨会日渐频繁,学术空气十分活跃。我国眼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临床医疗技术和整体学术水平迅速提高,已接近或与国际水平同步发展。回顾50年来我国眼科学研究的成就,将更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并激励我们在21世纪做出更多的创新和贡献。

  一、50年来眼科学术机构、期刊和专著及学术活动的发展概况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创立于1937年,但在1950年全国眼科学会会员仅有111人。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毕华德教授出任第三届眼科学会主任委员,随后全国各省市先后陆续成立了眼科分会,现今全国已有眼科医生22 000余人。在70年代初成立了防盲治盲、眼外伤、青光眼、角膜病等专题协作组,其后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于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后,又有更多的专业协作组相继建立。1984年协作组统一更名为学组,现眼科学会内共有13个学组,各学组定期组织各种学术交流会或专题讲座。

  解放前,我国无独立的眼科专业期刊,眼科学术论文均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每年1期的眼科专号上,共出刊11期,论文数量少,刊物发行量也小。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在第三届眼科学会毕华德主任委员、罗宗贤副主任委员及其他前辈的积极倡议下,于建国后的个国庆节创刊出版了中华眼科杂志,成为我国较早的专业杂志之一。开始为季刊,以后改为双月刊、月刊,3年经济困难时期和10年动乱时期曾被迫停刊2次,复刊后为季刊,以后又改为双月刊。中华眼科杂志在国内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威望的专家们的关怀和指导下,对推动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杂志编委会还针对各时期的学术热点问题,组织专题研讨会及讲座,以加强学术导向作用。50年来眼科杂志从无到有,而且除中华眼科杂志外,现共有17种眼科学术期刊,尤其是自1979年改革开放后的十余年间,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眼科专业杂志创刊。期刊的繁荣,使眼科学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气氛十分活跃的情景。各种期刊所办的继续教育园地、专家笔谈等栏目及国外医学的介绍等,不仅对于促进眼科技术队伍的成长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作用,也对加快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更可喜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眼科专著、参考书寥寥无几,而改革开放以来已出版上百部的专著和参考书,尤其是汇集全国许多专家编著的我国眼科全书,以及实用眼科学、临床青光眼、角膜病、眼底病学、葡萄膜炎、眼手术学、白内障及其手术治疗、现代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学、临床眼底病彩色图谱、眼微循环及其相关疾病等专著,极大地促进了眼科的信息交流和知识更新,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建国初期,眼科无单独的学术交流活动,仅以参加中华医学会的活动作为其部分内容,直至1965年12月眼科学会才正式召开了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其后经历了10年动乱时期,至1979年恢复后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并成立了更多的协作组(学组),对某些重大学术问题进行了统一规定,以后则定期召开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各学组也分别开展学术活动,这些均明显地促进了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80年代以来举行了各种类型的国际性眼科学术会议,并积极参与国外的眼科学术活动,开阔了眼界,促进了信息交流,逐步与国际接轨。

  二、50年来我国眼科学的发展可分为3个时期

  (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眼科学的兴起(1949~1959年)

  解放前,我国医疗卫生和眼科事业相当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积极推行以“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政策,建立了大批防病治病的医疗机构和设施,对严重危害人民视力的常见病、多发病积极进行防治,如角膜软化、性病性眼病迅速得到控制,沙眼的发病率也明显下降。195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并荣获“国际沙眼金质奖章”。这个时期开展的新技术、新疗法即角膜移植术,有上千例报道,疗效较好,其透明率为22.70%~68.66%。白内障手术改传统囊外摘除术为囊内摘除术,明显提高了手术效果,1959年西安张锡华教授首先报道10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1例23年后效果仍然良好。由于感染性眼病减少,青光眼的致盲率相对提高,占盲目原因的7.5%,因而强调加强对青光眼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解放前少见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损害视力的疾病,在这个时期应用综合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可达90.9%。

  (二)3年经济困难和10年动乱时期眼科学的发展受到影响(1960~1978年)

  3年经济困难和10年动乱时期,眼科事业的发展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但广大眼科工作者在身处困境的情况下,仍不懈努力,开创工作,如大力开展防盲治盲、群众性的防治沙眼和对城市近视眼的防治,普及保护视力的知识等。由于眼科杂志两次停刊长达16年之久,信息不通,缺乏交流,有关眼科发展情况的资料贫乏,难以概括总结。但在临床上许多新仪器已先后应用,如眼压描记仪、暗适应检查仪、视网膜电图仪等,从而提高了临床检查和治疗水平。手术技术也有所发展,如改进白内障手术创口缝合等,临床研究也增多,如青光眼房水蛋白纸上电泳分析等。总之,这一时期临床和科研工作长期受到干扰,虽克服困难取得一些进展,但发展速度较缓慢。

  (三)改革开放促进了眼科学的迅速发展(1979~1999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眼科学作为现代临床医学的分支,发展尤为迅速,在“科教兴国”政策的感召下,广大眼科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研究生制度的建立,使眼科新生力量成倍增长,大力加强了原来比较薄弱的基础研究工作。临床上引进了精密的电子仪器、人工合成材料、显微手术器械、激光超声仪器等,以及新仪器、新药品的开发生产,这些现代的高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我国眼科学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其学术水平和医疗技术在某些方面已达到或接近当前的国际水平。现将近20年的发展情况综述如下:

  1.防盲治盲工作:1984年国家成立了全国防盲指导组,统筹全国防盲治盲工作,建立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开展了眼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科学的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方法,较之建国初期在医院内进行的各种眼病占眼科病人总数构成比的方法,更能较客观地反映我国眼病发生的实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盲目患病率为0.43%,低视力患病率为0.58%;致盲和致低视力眼病以白内障为首(46.07%),其次分别为角膜病(11.44%)、沙眼(10.12%)、屈光不正和弱视(9.73%)、眼底病(5.80%)、青光眼(5.11%)。据此,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是筛查和手术治疗白内障。依靠三级防盲治盲网发现盲人,装备县级医院眼科,培养其眼科医生;组织手术医疗队、医疗车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从1988~1998年11年间全国共施行白内障手术250万例。目前全国已有105个县获“全国防盲县”称号,防盲治盲受益地区的人口总数达5 000多万。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50岁以上人群中,有1.35%白内障盲人,全国范围内则将有209万白内障盲人急需手术治疗。而每年又有新增白内障盲人约40~50万人,但目前我国每年能施行的白内障复明手术约为30万例,即不足以解决每年新增的白内障盲人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口的老龄化及目前防盲治盲开展的情况进行推算,2020年我国白内障盲人将有500余万人。为了完成国际组织发起的“视觉2020,享有看见的权利”行动,我们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需求,所以必须加强防盲治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手术疗效,以满足人民的需要。

  2. 基础研究工作:随着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基因工程等的迅速发展,对许多眼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我国在眼病基础研究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工作,虽与医学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有些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

  (1)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进行了系统研究,已建立2株Rb细胞系,并稳定传至数百代;建立了Rb动物模型并进行了体内基因治疗试验;对其他相关 基因的研究显示Rb的发生是多基因异常所致;如能升调具有抑瘤功能的细胞连接蛋白基因表达水平,改进细胞间联结通讯的药物,可能为 分化诱导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2)对小梁细胞的系列研究,包括其骨架超微结构、吞噬功能、水流传导功能、多种生长因子对小梁细胞的影响等。一些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可导致小梁细胞外间质成分改变,使小梁网眼变小,或使小梁细胞骨架的微丝发生变化,以致小梁细胞移行和增殖能力下降,吞噬功能降低,从而导致房水排出道的阻力增加,眼压升高。这些基础研究均加深了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的认识。对中国广州-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家系(GZ-1)进行TIGR基因检测发现有TIGR基因突变,它可能是POAG发病的重要因素。对筛板超微结构及力学特点的研究,提示了视神经纤维受损的机制。

  (3)在眼底病方面,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其血液中的特殊成分及多种生长因子的作用,探讨各种细胞和生长因子参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过程,以期对其发病机制有进一步的了解。有研究发现在PVR玻璃体切除标本中存在不同类型的凋亡细胞,认为诱导增生细胞凋亡,可能是防治PVR的新途径之一。研究发现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在视网膜增生性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研究抑制RPE细胞增殖的药物,对防治细胞增殖有重要意义。

咸阳爱尔眼科医院